2008年11月15日

香港股市與GDP關係 (15 Nov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iMoney)

2008年11月10日

減息浪接浪 中小企仍乾塘 信貸要鬆綁 明冬始有望 (10 Nov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全球央行近期史無前例聯手減息,奈何出拳卻像打空氣似的,這邊廂中小企繼續告急,那邊廂美息減3次,港息才勉強跟一次,關鍵依然是銀行收縮信貸之過,無奈這個痛苦的緊箍咒,可能要捱到明年底或後年方能鬆綁。

銀行少做少錯 盼理順財政

銀行收縮信貸,是去槓桿化(deleveraging)的必經之路。所謂去槓桿化,是指銀行減低風險的過程。在信貸危機前,銀行就像過度擴充及冒險的公司,進行大量高風險的業務,但當市況逆轉時,公司自然因為這些虧本生意元氣大傷,固本培元的方法,自然是少做少錯,慢慢理順財政。

這與銀行今次的做法並無二致,環球金融機構在今次海嘯中已出現近7,000億美元(約5.46萬億港元)虧損,這些虧損要直接在股本中扣除,由於銀行做的每單買賣,都需要一定的股本來支持,這些寶貴的股本的流失,意味銀行要相應減少貸款或投資來降低風險。高盛經濟師Jan Hatzius早前便估計,單單美國的信貸收縮,已導致貸款減少達1.96萬億美元。

銀行收縮業務的結果,分分鐘導致百業蕭條,企業及消費者未能取得所需融資,又或需要付出高昂息口,都會令經濟嚴重收縮;更甚者是金融機構的去槓桿化,會令中央銀行的減息政策,未能發揮應有的刺激作用,減息雖令銀行的資金情況改善,但明哲保身的銀行,卻不願把資金拆借出去。

若不想銀行大舉收縮生意,可以怎樣?其中一個有效的途徑,便是補充銀行的股本,讓銀行有更大的風險及錯誤承受能力。事實上,過去一年,銀行向私人機構爭取注資入股的金額已達到4,200億美元,連同美英政府承諾注入銀行的近3,000億美元資本,已足以抵銷7,000億美元虧損(見表)。

向國庫打主意 補虧損缺口

既然銀行的股本在注資後,已回復風暴前水平,為何信貸緊縮的情況仍未解決?這是因為在樓市及經濟低迷下,銀行未來的壞帳仍繼續擴大,市場目前預計銀行將出現7,000億至9,000億美元的虧損,這些虧損若得不到填補,銀行依舊要收縮業務。

不過,過去1年入股的主權基金或投資者,莫不以損手收場,這7,000億美元的缺口,很難說服他們再慷慨解囊,除非各地政府肯身先士卒,但這筆資金是英美政府已承諾出資的一倍有餘,意味銀行仍要向國庫打主意。

現時市場的共識是,美國樓市及經濟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有望見底,則銀行的傷亡點算屆時才結束。信貸緊張的情況,亦要到那時才得以紓緩。

黑洞被誇大? CDS真實交易量不足2萬億美元 (10 Nov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21世紀經濟報道)

市場規模高達數十萬億美元的信用違約掉期產品(CDS)市場的垮臺,直接引發了本次金融海嘯,除了吞噬多家全球金融機構,還引發了全球金融恐慌和整個金融市場流動性短缺。這一個深不可測的「金融黑洞」,即使在金融海嘯已經驚天動地後,也鮮有人能清楚的解析此中的奧秘。

一份來自美國存款信託與清算機構(DTCC)的報告,簡約的勾勒出CDS市場的大框架。

真實交易規模不足2萬億

11月4日,DTCC首次發佈的數據報告顯示,全球CDS相關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總規模估計為33.55萬億美元。其中做市商和交易商持有總量為30.77萬億美元,合約219.4萬手。非交易商和客戶持有總量約為2.8萬億美元,持有合約25.49萬張。

進一步細分不同交易產品——其中CDS市場規模15.38萬億美元。CDS的衍生產品CDX(信用違約掉期指數產品)市場規模為14.76萬億美元。

在CDS市場中,金融機構在不同行業上所對賭的交易量也差別很大,最受次貸和房地產影響的核心金融產品,出人預料的僅佔了CDS市場的一小部分。銀行貸款產品上CDS交易量僅為458億,住宅按揭貸款CDS交易量為924億和108億美元。

另一些交易品種則交易量巨大——深受金融機構鍾愛的企業金融信用違約產品,整體市場交易量高達3.5萬億美元,為市場上最大的交易品種。主權基金/主權國家信用違約掉期也有近1.6684萬億美元交易量。

在成交非常活躍的前1000個信用違約掉期產品上,單一主權國家信用違約掉期佔了很高的比重。其中土耳其主權信用違約交易量1860億美元,居全部國家之首。意大利和巴西分別為1486億和1472億美元交易量。下注在中國身上的信用違約掉期資金則非常之少,僅有187億美元。

公司信用違約產品也屬於活躍交易品種。壓注在通用汽車金融公司身上的信用違約產品交易量達到1005億美元,GE金融公司860億美元,通用汽車647億美元,福特汽車400億美元。

全球第一到第五的投資銀行,因為舉債規模巨大,在CDS市場活躍產品榜單也無一漏網,高盛公司信用違約交易規模927億美元。摩根斯坦利、美林、JP摩根、花旗分別為919億美元、945億美元、623億、659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不少企業也因為融資規模較大,也出現在榜單上。如壓注/對沖中國銀行的信用違約掉期交易量為36億美元。

DTCC的統計還揭示一個異常重要的市場數據——在交易最活躍的一千個交易產品上的估算交易頭寸高達15萬億。但是淨交易頭寸——也就是真正投入在交易最活躍的一千個交易產品的真實資金總量,僅為1.7萬億美元,僅為估算交易頭寸的10%。

「淨總頭寸僅有1.7萬億,連2萬億都不到。這僅是以前估算的幾十萬億風險的十分之一。這證明市場風險未必像想像的那麼龐大」。資深的對沖基金風險管理經理劉寧暉在接受本報者採訪時說。

賭場式的遊戲規劃

「CDS完全是一個場外(OTC)市場,而且是一個多邊交易市場。所以交易數據一直是放大的。因為同一筆CDS可能是幾個交易商在互相對沖交易。華爾街抵押貸款領域的權威Eric Salzman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數年來美聯儲一直想在交易量數十萬億美元的這個市場上建立一個清算機構。但是一直受到銀行業的反對。因為都是一對一的私下交易,所以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個市場的情況究竟是如何的。市場上一直擔心一家主要交易商的倒下,會對這個市場形成毀滅性的衝擊。「Eric Salzman說。

「雷曼兄弟的破產,把美聯儲的擔心變成了真實的噩夢。雷曼兄弟有上千個交易員參予這個市場的數千筆交易,交易對手有上百家。所以雷曼兄弟的破產讓整個CDS市場成為一個噩夢。很可能到現在誰都不知道其它人手上有什麼產品(可以互相交易)。整個市場機制完全失靈,市場價格也失控。」Eric Salzman先生說。

「所以DTCC的出現,完全就是為了承擔起這個市場的撮合和清算功能,更像是一個CDS上的交易所,這樣可以讓整個交易體系重新運轉起來。這是解決問題非常重要和關鍵的一個舉措。為以後解決CDS這個市場上所有問題,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Eric Salzman先生說。

對沖基金風險管理經理劉寧暉表示:「正因為之前是一個OTC的市場,很多交易是在水面之下(UNDER WATER)的,所以現在誰也無法估計DTCC是否估算了所有的數據。外界質疑說可能漏估了近40%的數據。但是我個人覺得說漏估了40%本身也是一種猜測。」

「但是DTCC起碼給一片恐慌的市場一個信心,給一個看不清的市場計算出一個數據。這是邁出了一個非常好的一步。」劉寧暉說。

MASTERS對沖基金的創始投資經理MIKE MASTERS認為,要真正解決目前CDS市場上純粹的「現金下注,對賭大小」式的賭場遊戲規劃,只有制定「實際交付」這一原則才可以。也就是說,只有真正持有某個機構債券的一方才能進入這個市場進行傳統的對沖交易。這樣可以清出大量的投機資本。這樣CDS市場才能「正本清源」。MASTER認為,跟原油市場上的指數投機者一樣,大量湧入的投機資金,是造成整個CDS上交易量達到數十萬億美元的元兇。

但是劉寧暉認為,「CDS其實一部分源自保險的概念,也有價格發現的功能。很多投資者依靠CDS來判斷正確的市場價格。按如果硬性規定實際交付原則的話,會破壞CDS產品市場價格指示器的功能。CDS產品在其形成的過程中還是起到自身應有的作用的。」

他認為,過度的金融創新才是這一場金融災難的根本原因,但是市場依然需要金融創新。